图文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发酵药物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暨中药发酵技术与创新交流峰会在浙江(桐庐)召开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02日 来源: 中国中药协会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发酵药物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暨中药发酵技术与创新交流峰会,于2020年10月26日至28日在浙江(桐庐)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房书亭、项目部兼标准品牌发展部主任解素花、中国中药协会中药发酵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魏中海、中药山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冀来喜、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会长肖鲁伟、桐庐县政协副主席周媛玉以及来自全国各地从事中药发酵研究的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和热爱发酵事业的各界人士200多人参加此次会议。

会议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召开,预备会议审议增补副理事长单位5个、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委员53人,成立五个科技攻关团队并确定了专家组组长;会议讨论表决了《中国中药协会中药发酵药物专业委员会管理办法》;宣读了专委会“关于发挥高端人才学术带头人作用的思路和办法”;宣读了专委会关于编写《中国中药发酵药物汇编》一书的征稿通知。
大会围绕“做好发酵中药,保障百姓健康”的主题进行了广泛学术交流和热烈讨论。申屠银洪总经理代表浙江桐君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做了典型发言,他们在严守古法炮制的同时,利用现代智能化技术开发中药发酵药物生产追溯管理系统,与会者还参观了桐君堂博物馆,桐君堂的经验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扬和好评。
本次学术峰会邀请了多位国内顶级专家做了学术讲演,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中药发酵炮制学》主编乔延江教授,做了题为“中药制造的传承与创新”的报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重点研究室主任、成都中医药大学吴纯洁教授做了题为“大变局背景下发酵类中药研究与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的报告。会议还邀请了江苏、北京、广东、四川、江西、贵州等地多位长期从事中药发酵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其中一批崭露头角的中青年专家做了精彩讲演。广东药科大学的王秋红教授以“六神曲”的深入研究为抓手,对药材生化机理、微生物转化机制、发酵药物对人体微生态的作用等全方位、多角度进行了探索,取得了多项发酵饮片制造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江苏大健康研究院林峰博士利用现代发酵技术对人参进行二次开发,创新研发出微生态人参,并实现了年产5000吨的产业化规模;中国军事医学研究院辐射医学研究所的马百平研究员介绍了其团队在中药皂苷和黄酮的生物转化方面进行的系统研究以及产业化尝试,为发酵中药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借鉴;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史美娟教授,就中药发酵药物的历史沿革、所涵盖的内容范围,基本概念、基础常识进行了梳理,简要介绍了发酵中药的现状,分析了其难点、重点、亮点、前景;北京宫廷医学研究会药茶分会刘华执行会长,介绍了我国17个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发酵食物、药物在防病治病方面的丰富经验,让与会者大开眼界;杭州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张伟研究员,以六神曲为例探讨了发酵饮片的现状及研究方向。这些中青年专家介绍了各自的创新研究成果;她们高水平的讲演引起了与会者的热议,爆出了“冷门”。这批异军突起的中青年生力军,为中药发酵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生气、新活力,增强了发展的新后劲,为中药发酵事业提速升级、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最后,中药发酵药物专委会主任委员魏中海教授对本次会议及2020年工作做了总结,并提出了2021年的工作思路。
发酵中药是一个具有无限潜力的“朝阳产业”,很多人由默默关注变为积极参与,队伍的壮大、高端人才的助力、政府的支持和投入,都为发酵中药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有利条件。全体会员要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的精神,团结拼搏,贡献各自智慧,促进学术水平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发酵中药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老百姓众望所盼的优质高效发酵中药在不久的将来有望实现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