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教育
从治未病到调养,15种食疗方固护你的正气!广东发文进行中医药指引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0日 来源: 中国中药协会
冬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今年新冠病毒更在冬季来袭。由于今年壬寅岁特点的影响,加之进入冬令时节,此阶段多受寒气来袭、少阳之邪内郁的影响,部分人平素寒邪内伏,此时症状多见发热、头痛、咽痛咽干、全身乏力,骨节疼痛。从临床的人体红外断层扫描结果显示,热在头面、寒在背与腹,太阳主表腠理不开,少阳不枢火郁于内,须通过汗出而解郁火,解肌而津液输布。为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特色优势,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省中医药局委托省中医治未病服务质控中心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广东省2022年冬季疫病高发期中医调养指引》。根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中医治未病理念,以固护正气,提高自身卫外功能,抵御外邪侵袭为目的,制定相应保健建议,具体指引如下:
1、“药食同源”食养方
结合“天人合一”、“药食同源”、“因人施膳”的理论,若因新冠感染居家时,可根据不同症状,参考以下中医治未病食养方,可选以下一汤、一茶、一粥在饮食中作为辅助而促进战胜病邪。
首先,自我查看舌头与临床主症分寒热。舌淡胖或有齿痕润泽,平素怕风怕冷,手足不温多为偏寒体质;口干口苦,目赤、手温舌红舌面干为偏热体质。
(一)症状:发热
偏寒体质食疗方
1.姜枣陈皮散寒汤
组成:生姜12克(约3-4片)、红枣2-3个、广陈皮5克、北方葱白3段、洋葱50克、香菜20克。
用法:生姜切丝、陈皮切细丝、红枣去核、大葱切小段、洋葱切丝、香菜切段,把生姜、红枣、陈皮加水500ml先煮15分钟,再加葱白,洋葱、香菜煮5-10分钟,少许盐,一次热汤饮尽,服后保温。
功效:疏风解表散寒。
2.疏风解表茶
组成:白茶3克、带皮生姜3片、广陈皮1瓣、鲜柠檬1-2片。
用法:把白茶、生姜、陈皮煮10分钟,最后放入柠檬冲泡代茶热饮,必要时可以复煮一次续饮。
功效:疏风和胃解表。
3.红糖生姜茶
组成:红糖15-20克、生姜15克、白茶3克。
用法:生姜切细,加入白茶、红糖,沸水冲泡,或共煮10分钟,趁热饮用。
功效:散寒解表。
4.解表粥
组成:大米50克,带须鲜葱头(到葱白部分)7-8根,生姜5片,陈醋适量。
用法:先将水煮开后加入大米、生姜煮30分钟,然后加入葱白,煮至米熟烂,最后加入陈醋5-10毫升搅匀,调味起锅,趁热服用。
功效:解表散寒,益气和中。
偏热体质食疗方
5.萝卜芹菜豆腐汤
组成:白萝卜150克,芹菜50克、香菜30克、豆腐半块、生姜15克、黄豆30克,胃口好可加瘦肉丝50克。
用法:把白萝卜、生姜、黄豆先共煮45分钟。再放入芹菜、香菜、豆腐、瘦肉丝煮5分钟,可热饮汤。
功效:疏散风热 降火通便。
(二)症状:咽痛、口干
6.蜜桔饮
组成:咸柑橘1-2粒,加新鲜柠檬汁少许,加少许蜂蜜。
用法:把咸柑橘捣碎,沸水泡后加入柠檬汁与蜂蜜分次饮用。
功效:清咽利嗓。
7.马蹄甘蔗饮
组成:马蹄5个、甘蔗250克、胡萝卜300克、生姜3片。
用法:马蹄、甘蔗、胡萝卜切块加适量水煮30分钟。
功效:生津润燥。
8.果茶
组成:苹果、雪梨各1个,加入广陈皮少许,菊花2-3朵,生姜1片。
用法:把水果切开,加入其他食材,煮20分钟,可热饮用,也可适合儿童服用。
功效:清咽润喉。
9.乌梅饮
组成:乌梅1个,甘草3克,鲜薄荷叶2-3片。
用法:泡开水饮用。
功效:利咽生津。
(三)症状:咳嗽
10.蒸橙子
组成:新鲜橙子1个。
用法:新鲜橙子在中上1/4处切下橙盖,偏寒体质加生姜2片,偏热体质加雪梨适量,盖上橙盖冷水上锅蒸15分钟,开盖后饮用橙汁,食用橙肉。
功效:止咳利咽。
11.凉拌金紫葱
组成:新鲜金不换5克、新鲜紫苏叶3片、洋葱50克,姜蓉少许。
用法:洋葱切丝焯水、金不换与苏叶可切细,拌入姜蓉,加与适量盐、陈醋与麻油拌均食用。
功效:祛风利咽醒胃。
(四)症状:头身困重
12.紫苏薄荷姜茶
组成:紫苏叶3克,薄荷叶3克,白茶3克,生姜3片,陈皮1瓣。
用法:所有材料加入开水,焗5分钟即可。
功效:解表除湿。
(五)症状:鼻塞清涕
13.洋葱汤
组成:鸡胸肉200克,香菜30克,北方葱白1/2根,洋葱丝,生姜少许。
用法:鸡胸肉、生姜加入清水煮10分钟,把鸡胸肉撕成丝状,再加入洋葱煮3分钟,下香菜、葱白调味即可。
功效:祛风散寒通窍。
(六)症状:鼻干黄涕
14.菊花马蹄羹
组成:鸡蛋1个,马蹄250克,红萝卜100克,食用菊花3-5朵,马蹄粉、冰糖适量。
用法:沸水中加入马蹄粒、红萝卜粒煮10分钟,再将马蹄粉加水调成淀粉浆样慢慢加入锅中搅匀,最后加入泡发好的菊花,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润燥生津。
(七)症状:恶心食欲差
15.肉末米粥
组成:瘦肉末50克,大米50克,生姜丝、紫苏丝、油盐少许。
用法:大米加水煮30分钟,把用油盐腌制过的瘦肉末,同姜丝、紫苏丝一起放入煮2分钟即可。
功效:健脾开胃止呕。
注意事项:
1.对上述食材有过敏史者禁用,过敏体质慎用。
2.上述食疗方仅用于大众人群作为预防调理食用,协助在早期有症状出现时合理配合饮食,当症状持续时,请及时就医,作进一步诊疗。
2外治法
除了食疗方,还可以选用沐足、穴位按摩、刮痧、热敷等外治方,缓解不适症状。
(一)中药沐足法
在疾病初起阶段,自觉恶寒、头疼、鼻塞或稍觉发热时,即可选用沐足法。取艾叶30克、连皮生姜100克,煮开10分钟,使水温降到(<40-43℃)左右,沐足浸泡15分钟或泡至前额后背微微出汗,然后盖好衣被静卧休息。此方法可通阳解表,缓解不适症状。
注意事项:水温并非越热越好,请不要超过45℃,防烫伤。饥饿时、饱食时均不宜沐足,药液应没过脚踝以上,沐足后可饮用适量温开水。
忌用人群:(1)肿瘤、心梗、严重高血压及精神疾病等严重疾者;(2)泡浴局部皮肤损伤者;(3)对药液过敏者不宜使用;(4)糖尿病足患者。
(二)穴位按压法
对于阳气郁闭,引起的恶寒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下列穴位可使疏通经络,使阳气外达,缓解症状。
1.少商
定位方法: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按摩方法:以指压点按穴位5分钟,双手交替,每日2次。注意按压力度,防止皮肤破损。有医疗资质的必要时可以点刺放血。
2.商阳
定位方法: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按摩方法:以指压点按穴位5分钟,双手交替,每日2次。注意按压力度,防止皮肤破损。有医疗资质的必要时可以点刺放血。
3.关冲
定位方法:在手无名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按摩方法:以指压点按穴位5分钟,双手交替,每日2次。注意按压力度,防止皮肤破损。有医疗资质的必要时可以点刺放血。
4.合谷
定位方法: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简易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分开,展露虎口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按摩方法:以拇指按揉、按压5分钟,双手交替,按压力度以感觉酸痛为宜,每日2-3次。
5.丘墟
定位方法:在外踝前下缘,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中取穴。
按摩方法:以拇指按揉、按压5分钟,双手交替,按压力度以感觉酸痛为宜,每日2-3次。
(三)刮痧疗法
如遇头痛症状,可选用头部刮痧或用按摩梳梳理头部,重点在双颞侧胆经循行部位,每次5-10分钟,以头皮发热,痛点缓解。可有效缓解头痛。如发热,可以加大椎、膻中刮痧。
大椎穴在低头时,可见颈背部交界处椎骨有一高突处,即是第7颈椎,其棘突下凹陷处即为此穴,每次5-10分钟,以出痧为度。可缓解发热、恶寒等症状。
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每次5-10分钟,以出痧为度。可缓解胸闷、滞胀、欲呕等症状。
(四)穴位热敷
身体怕冷的时候可以加用海盐炒热装布袋,热敷大椎、八髎15-20分钟,让身体微汗出,每天2次。
八髎穴位于腰骶部,正对骶后孔。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分别位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骶后孔中,呈左右分布,共八穴。
3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尽量避免交叉感染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目前阶段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使用公筷公勺或分餐制。按照中国疾控中心、广东省疾控中心发布的相关要求,做好个人卫生防护。
(二)保持居室卫生清洁,保持空气流通。使用取暖器时注意室内加湿,仍需保持空气流通。也可选用中药香薰法改善居室环境,艾条按每100平方米1条、或苍术饮片约15-30克的分量,在室内燃烧、烟熏。注意熏蒸期间人不要逗留在室内,熏蒸完毕后彻底通风再进入房间。
(三)阳性成员居家期间,阳性者应单独居住带独立卫生间的房屋,全家人佩戴口罩,门把手、置物台等高频使用的家具表面需定期消毒,垃圾用双层塑料袋装好后再表面喷洒消毒剂。
(四)保证充足的睡眠,睡前宜安静平和,上床后少做与睡眠无关的事。
(五)发热时要及时补充水分,或把大米炒黄后放置一天后,加沸水冲泡代茶饮。少食油腻、煎炸、烧烤、辛辣食物。
(六)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
(七)保持每日适当活动。在居室中可进行深呼吸、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锻炼,以身上有微微温热感或微微汗出为佳。发热缓解,体温正常后,可每日增加晒太阳,特别是晒背,推荐30分钟/天,以利于人体正气的恢复。
4心理自理自助与疏导
疫情期间,能够正确认识、合理疏导自己的情绪,不恐惧、不焦虑,保持稳定心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识别与接纳情绪。明确地知道自己处于情绪中,比如“我现在很害怕”“我感受到了我的紧张、焦虑”,当情绪被识别后,就不会陷入情绪中,被情绪裹挟,情绪强度会自然下降。然后告诉自己:“现在有这样的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学会对自己适当的理解、共情和支持,能使自己连接上正能量的部分。恢复心境的稳定。
(二)放松训练。依次对手部、上肢、头部、下肢、双脚等各组群进行逐渐紧张和放松的过程,最后达到全身放松的目的。
(三)合理调节情绪。可以通过欣赏自己喜欢的乐曲、运动、写日记、亲朋间的有效沟通等方式舒缓自己的情绪,必要时可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四)积极联想法。主动联想一些积极的、放松的场景,有利于改善我们的心态。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网站)